|
莆田也有“喬家大院”西天尾鎮渭陽村義興黃氏百間大厝已有近兩百年歷史,前不久被列入省首批近現代優秀建筑…… 大厝不僅規模宏大,錯落有致,而且古色古香,保存完好 “皇家看故宮,民宅看喬家!比鐚m殿般宏偉壯觀的山西“喬家大院”,被學者稱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顆明珠”。在莆田九華山下,也有這么一座大院,那就是荔城區西天尾鎮渭陽村義興黃氏百間大厝。該大厝是研究古民居的典型實物資料,也是清代資本主義萌芽及當時莆田商業貿易繁榮的重要見證,前不久,入選全省第一批城市近現代優秀建筑。 老屋梁柱構件的雕花甚是精美 “百間大厝”內房間都可互通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渭陽村尾厝。進入義行路后,三座一字排列的古建筑呈現在眼前,規模宏大、古香古色。建筑群的主體為三座總建筑面積1萬多平方米、主軸線為三個大殿的古厝,院前有一個長70多米、寬9米的磚鋪大埕。 站在其中一座古厝的大門外,抬頭可見門梁上的木質雕刻,彩色繪圖和貼金圖案隱約可見。門前的臺階由多塊墨綠色的石塊組成,大部分石塊上也有精美的雕刻,圖案栩栩如生。進入大門,便見處處雕梁畫棟,做工細致。內埕上圓形的瓜愣井小巧玲瓏;房間里四角形的柱礎上,刻有虎豹鹿等動物圖案;內埕兩邊的廂墻上,布滿了精美的磚格圖案。 據了解,義興黃氏百間大厝建筑群建于清朝道光年間,總建筑面積4萬多平方米。71歲的住戶黃道彬告訴記者,大厝內每個房間都是互通的,不出大門便可逛完所有房間!耙郧皣顸h時期抓壯丁,我們村很少有人被抓!秉S道彬說,那些當兵的眼看青年壯力進屋了,其實早就從連通的房間通道出了村,即使不出村也可以在各家來回躲藏,根本抓不到。遺憾的是,現在已被人為隔開,相互封死,既不能通視,更不能往來。 大厝內像這樣的水井共有7個 屋后排水渠完好,有較高的基石 設有“北斗七井”排水順暢無積水 據了解,這一古民居建筑群能歷經百年完好無損,主要是建筑結構采用了雙橫梁支撐壁柱的方式,以框架負重并達到防震作用。木料用的是上乘的大料,杉木直徑最大的有50厘米,最小的也有20厘米。主廳的房屋為屋架結構,構件上木雕精美,梁與柱的結合部雕有龍鳳和花鳥魚蟲等圖案,有的還鑲嵌上金,甚是精美。 村民告訴記者,大厝房間內有七口水井,根據北斗七星的方位設置,被稱為“北斗七井”。如今,有些水井因長期沒有使用被封存起來。隨后,村民帶記者參觀了大厝的排水系統。記者看到,大厝四周排水渠通暢干凈,沒有積水,宅院內也設置有多條排水道,水道相互連接。村民稱,2011年,莆田曾因臺風發生過洪澇災害,但大厝絲毫未受影響!袄献孀诮ǚ康臅r候就建設了許多排水通道,我從小到現在,70多年從來沒有積過水!秉S老先生自豪地告訴記者。 記者從附近的一座民房上俯視,只見屋頂呈現出有規則的圖案,體現出中國傳統建筑的對稱美。瓦片屋頂上設置有幾十塊透明玻璃,用來采光照明,至今保存完好。 賣莆田特產成一方巨賈 黃道彬告訴記者,渭陽村舊屬莆田縣武化鄉興教里,黃氏族譜上記載,義興黃氏百間大厝是明末入莆開基始祖黃宗成第七世孫黃裕昆主造。 黃裕昆出身果農世家,常年在江浙一帶經營興化桂圓干和紅板糖等莆田特產,回鄉時又帶一些綾羅綢緞等販賣,逐步發展成為富甲一方的巨商。清道光年間(1821年—1850年),黃裕昆偕兒子黃邦芳、黃邦杰和黃邦士,投巨資興建這“百間大厝”,歷經數十年才完成。 黃道彬介紹,黃氏祖輩家財萬貫,有一回幾個兄弟劃分家產時,因無法逐一清點家中的銀元和珍珠,家族長輩便讓工人將家中銀元成擔挑出倒在天井中,直接用天井當盛器劃分家中銀元,珍珠則用家中裝米的斗來盛量,由此可見當時黃氏家族的興旺程度。 長期少人居住村民盼望保護 據這里的住戶介紹,這三座連在一起的古民居號稱“義興黃氏百間大厝”,住在里面的都是義興黃氏的后裔。以前鼎盛時,有40多戶,200多人,但現在由于人口外遷,長期住在里面的只剩下10多人。 “黃氏后人大都在江浙一帶發展,這里的住戶不可能花大錢修補!贝迕窀嬖V記者,經過百多年,大厝出現不少破損和腐蝕。因大厝面積龐大,如果要統一維修花費不小,住戶只能對所居住房間進行小修小補。 村民表示,希望有關部門能協調,對大厝進行保護修補!白孀诹粝碌恼滟F遺產,保護好的話不僅是對文化的傳承,還可以發展旅游經濟,給老百姓帶來福利! 來源:海峽都市報 記者 李偉強 馬俊杰 見習記者 謝丹 林智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