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洋興山村民菜地里意外挖到宋代石碑近日,家住游洋鎮興山村的林先生在自家菜地種菜時,意外挖到了一塊宋朝年間的石碑(如圖)。林先生致電今報新聞熱線,希望相關專家能夠前來考證。 (圖片來自網絡) 林先生家住興山村興角山下的圳頂自然村坑里。出土的石碑是一塊平整的方形青石塊,高60cm、寬40cm、厚15cm,頂部和底部有紋狀雕花。石碑正面雕刻有“歲嘉熙庚子 信持立節同寺眾化緣結,此嶺仰祈十方舍財檀信各延!踉录疹}”等字樣。據相關資料考證,這是宋朝年間當地重建寺廟情況的記載。 按古代年歷記載,歲嘉熙庚子為公元1240年,即在宋代,該地域曾有寺廟因荒重建,從中可追溯到之前就有寺廟存在。當地流傳,此處曾分別有一寺一庵,至今許多村民的墻基還有寺廟遺存的石塊。不少村民表示,現在陸陸續續還可以從田間挖出石頭做的馬槽、兵器等物件。 據傳,在五代后唐時期,該地有林姓村民聚地,人丁興旺,村畔有寺廟2座,香火旺盛。寺僧武藝精湛,時有幫村民練兵護村,僧民關系和諧。后來(時間不詳)因舉事被剿,全村林姓人被誅或流亡外地,因此,該地至今稱為“英坑”,位于兩條山嶺之間的開闊處,意為英雄舉義聚會的地方。 據村里老人講述,祖輩流傳稱當地是莆田林姓一支的開族地,五代末或宋初形成望族,與寺廟僧侶練兵自保。時有坑里西部土匪眾多,時常組織人員西去攻擊。后來出了個“平西王”,不但把土匪剿滅,連官兵也敢下手,不久被殺,連累了族人南逃,連寺廟也被毀。(今報記者 黃劍普 通訊員 林滿山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