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樓下包煎 拾兒時記憶 將足量的餡料包入面皮中 談及莆田涵江特色小吃,樓下煎包必名列其中。十足的餡料加上筋道的薄皮,美味讓人流連忘返。30年來,小小的煎包店屹立在老街內,陪伴許多人走過他們的成長歲月,成了重溫兒時記憶的好去處。 樓下街是涵江城區內最老的街道,兩旁紅磚老房林立。循著香味,記者找到“樓下煎包店”,店面裝修簡單,女店主游玉蘭笑容淳樸。每天早上十點鐘,就是她和丈夫開工的時間。煎包的餡料含包菜、冬粉和五花肉。包菜用擦板弄碎,入鍋翻炒,加入鹽、味精、醬油和蒜頭。冬粉放入開水中燙熟,再用涼水清洗一遍。肉要選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將包菜、冬粉和肉混在一起,加入適量的糖、鹽、味精、醬油,和使用蒜頭炸過的油,拌均勻腌制十來分鐘。 每個包子餡料十足,面皮筋道 游玉蘭的丈夫江知廉告訴記者,店中煎包的外皮是使用面粉自然發酵而來的,還要加入前一天剩下的面頭,做出來的外皮更筋道。外皮準備好后,將餡料包裹進其中,F在,江知廉一分鐘內可以包出7個煎包。包好后將煎包放入鍋中,使用中火煎7分鐘左右。江知廉說,煎時要加入適量混進面粉的清水,這樣外皮焦焦的有脆感。其間要將煎包翻面,使兩面都變成金黃色。等到水快燒干時,往鍋中澆上一層上好的花生油,煎包就可以出鍋了。 起鍋前再向鍋中澆一點花生油 煎包還未出鍋,已經有許多市民在門口等待。游玉蘭說,下午的時候吃煎包的人最多,一般都要排隊,現在店中一天可以賣出約1000個的煎包。前來購買的王奶奶說,自己每天都過來買兩個帶去接孫子放學。 1987年,江知廉和妻子一同開了這家煎包店,當時一個煎包賣7分錢。如今27年過去了,煎包店還是老地址老味道,很多人都定期來吃上幾個,找找兒時的記憶。游玉蘭今年51歲,每天早上她都外出打太極、散步。相比于年輕時的忙碌,游玉蘭說,現在的生活更為愜意,制作煎包已經成了生活的一大樂事。 香噴噴的煎包出爐了 制作小竅門 1.包菜搓碎煮熟、冬粉燙熟洗凈、五花肉切絲,將這些原料混在一起,加入調料腌制十分鐘; 2.外皮使用面粉自然發酵,發酵時加入老面頭; 3.包子包好后放入鍋中,使用中火煎,加入適量混有面粉的清水,水快燒干時往鍋中澆上花生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