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莆田民間故事:“三天皇帝”林道楠傳林道楠(1555-1607),字廷任,仙游縣蓋尾鎮斜尾村人。相傳他小時候,其父做生意欠了一大筆錢,債主不時追討,愈催愈兇。有一回,林道楠氣不過,徑自上前對債主說:“債是逼不出來的,你催得緊,欠債人躲債惟恐不及,哪有心思做生意,無法賺錢拿什么來還債”。債主見說話的是個乳臭未干的小孩,見識卻不一般。他仔細打量了一下這孩子,但見他天庭寬厚,地谷飽滿,五官端正,是副天生的貴人相,打心眼里喜歡。他眼睛一眨,對林道楠父親說:“現今你窮困潦倒,無法培養這小子,還不如讓我帶回去念書,咱們之間的債一筆勾銷,你看如何!绷指刚卮,林道楠已搶先一步接過話頭:“你討債沒一丁點人情味,我可不跟像你這樣惟利是圖的奸商,人窮不移志,父母疼著我呢。話說到這個份上,債主只好知趣地找話下臺:“看小孩這樣懂事,日后一定大有出息。這筆欠款就權當小孩的助學金,等你們日后有錢時再來還也不遲!迸R行前,還故作神秘地對林父說:“你應去找一位算命先生問線壩頭(興化方言,即問路指引的意思),好好栽培他!绷指赴堰@事與妻子商討,妻道:“現游走鄉村的算命先生大都是靠嘴騙錢的,有真本領的行家又不會到這窮鄉僻壤里來。聽說九鯉湖簽靈,還不如到那里去祈個夢好! 林母選了個吉日,只身前往九鯉湖。當她行至半嶺亭,看到一牧童騎著一頭水牛哼唱哩歌:“斜尾少年半天子,何須登山求仙子,叫他好好讀書經,前程須問他阿嫂!绷帜刚肷锨皢杺仔細,牧童轉眼間已步入林中不見了蹤影。是夜,林母入宿九仙洞,夢見仙公托夢云:“汝子前程無限量,仙童路上向你宣,盡在其嫂巧舌中,功名得中家聲揚!蓖瑫r,還暗示斜尾地祖(方言:地質,即風水)瘦(輕),養不了貴人,要遷居別處,此地不可久留。林母回去后,只想著道楠怎么個見嫂法,倒把這事丟到了腦后。按封建說法,想見的人說的第一句話即是問話人未來前途的應驗。道楠嫂子是個急性子人,稍不順意就要罵人,林母知她明天要去趕集,就教兒個找嫂的主意。好讓她罵出好彩來。翌晨,道楠看到其嫂正要開門出去,就從旁疾奔過去,倆人險些撞個滿懷,嫂子急閃開來,可鼻子還是碰著了門扇,氣得她破口大罵:“你這大王爺走路怎么不長眼,人小膽子比皇帝還要大!钡篱牭桨⑸┛诔黾,大喜,他趕忙向嫂子笑臉賠不是。道楠是個重情厚義之人,有了嫂子的吉言鋪墊,從此后,他一生待嫂如母,尊敬有加,此是后話。 不久,不幸忽然降臨林家,林父突然暴病不治,頂梁柱轟然倒下,一家人驚慌失措,絕望之中,林母猛然想起九鯉湖祈夢時要他們遷居之事,林母是個極端迷信的村婦,以為是自己沒按仙人指路去做才釀成了今日禍事。痛定思痛之后,她開始著手安排遷居的事兒。但遷往何方呢?祈夢中沒有暗示,那就聽天由命吧!林母把道楠及妹妹放在打谷子用的大木桶中(一說用大水缸),木桶順著木蘭溪隨水漂流,林母緊跟其后,流到那里就在那里落地生根。當木桶流至莆田黃石草鋪時,被村民發現解救。清前村林姓大族,得知同姓鄉親遇難,紛紛慷慨解囊,來送錢送物的不計其數,清前鄉親待客如賓,又安排一家人在清前東至住下。盛情難卻,道楠一家十分感動,遂在此安居。 剛來時無地可耕,一切都從頭做起,一家靠母親、妹妹賣花為生。一天,道楠妹妹在清后村一座府第門前賣花,來買花的是府第里的少爺。他翻來覆去挑花,不顧花枝折損,半天還沒選上,小妹見狀不賣要走,小爺氣急敗壞,順手奪過花籃。把它摔在地上,一籃花踩得七零八落。小妹哭著回家把事情經過說了一遍,道楠非常氣憤。他當時才十一、二歲,徑自要往府第去評理,母親勸道:“人家有財有勢,你小小年紀,斗不過人家的。去了還不是自討苦吃!绷值篱牪贿M去,氣沖沖直往府第奔去。到了那里,卻被管家擋在門外。道楠大聲喧嘩,據理力爭,聲響驚動了員外,他出來了解實情后,知是小爺缺理,又見道楠氣質不凡,出口成章,甚是喜歡,有意賠付花錢。他對道楠說:“小孩啊,我出個對子,你若能對得出,花枝的錢我雙倍奉還,何如?”道楠滿有把握地點頭答應。員外的上聯是:“風宿高崗,腳踏黃花滿地!钡篱髦寺撌菫槠渥拥膼盒虚_脫,便針鋒相對地答道:“龍游大海,身翻白浪滔天!毕侣摬粌H對得工整,而且很有氣魄。員外感到此子不凡,日后必定大有出息。遂叫家人取銀二兩賠償他,還請道楠進府第,詢問其家世。在得知道楠一家的不幸遭遇后甚為同情,他有意培養道楠成才,遂安排道楠在附近住下,就近寄讀。林道楠從小好學、志在翰墨,在老師的精心培養下,道楠終于學富五車,成為飽學之士。于萬歷十一年會試得進士第,受進賢知縣。 林道楠上任不久,當地發生饑荒,道楠上疏朝廷,不久即撥來救濟糧。他按人口發放糧食,一絲不茍。發現有饑民,及時按人口賑給。他還親自參加丈量田畝,按人丁給畝數,確定征收稅賦,即使是有權勢之人,也不徇私枉法。他體恤民情,還常深入窮鄉僻壤視察,夜則以舟為宿,下入民宅,深受百姓愛戴。 過了不久,因政績卓越,道楠被召為御史,歷按應天,陜西和廣西。在按察陜西時,見供自己飲食的器皿都是銀制的,向隨從查問,隨從應曰:“此陜西慣例也,且為防止鳩毒!钡篱Φ溃骸拔嵋远餍糯,何防之有”。命人撤去銀制器皿。在巡視中,有某郡守乃吏部侍郎某某的親信,他按主子旨意,不據實呈報郡里實情,有貪污行為,林道楠窮追不舍,直至將其罷免。 正當林道楠仕途青云直上之時,皇宮內卻發生了派系之爭,當時興化人在京為官者甚眾,北方的官員嫉妒興化人官場上羽毛日豐,千方百計加以牽制。時值番邦(高麗)派人下請貼,邀萬歷帝到某邊境會獵。當時的明朝國力薄弱,萬歷不敢去赴會,北方的官員乘機奏道:“翰林大學士林道楠膽大識廣,生相又與我王酷似,何不差他去打探虛實,再行定奪!比f歷瞟了一眼林道楠,擬在征求他的意見。林道楠明知被北方奸臣耍弄,亦無法推辭。便提出請求:“如讓他出番,先要演習模仿皇上的言行舉止,這樣才更逼真,使番人看不出來,請皇上準許他學做三天皇帝!比f歷情勢所迫,又見道楠說得在理,準以奏請。在這三天中,林道楠瞅準機會,把他認為誤國殃民的亂臣賊子殺的殺,罷官的罷官,還封了一批有為之士為官。三天時間,該做的事實在太多了,他來不及給家鄉人民遮蔭造福,光陰就毫不留情地穿越了時空,以至斜尾的山神誤以為林道楠不封他,痛苦極了,最后氣得毀滅了樹木,疏散了水土,至今斜尾下厝仔的三座山,成了光禿禿的荒山,不長樹木,遍地淚痕,被當地人稱為“眼淚山”。 三天很快就過去了,林道楠交還皇權后,就帶著隨從浩浩蕩蕩進了番境,但見番官殿前兩旁武士持載分立,好不陰森可怕。番王親自前來迎接,一陣喧寒之后,但見他兩手輕輕一拍,須庚一名武士端出一盤血淋淋的人頭,放在廳中央。道楠明知番邦是在試探自己的膽量,他見那人頭兩眼還須眉倒豎,心里不免有些心驚肉跳,表面上卻鎮定如常。此時,他果斷地伸出右手,食、中兩指直刺向那人頭的眼睛,用力一勾,把眼珠子挖出來,含在口中啃咬,然后從口袋里取出毛巾,掩在嘴上,在擦口的瞬間迅速吐出眼珠子,把毛巾塞回原處。這一含一吐,動作極快,做得天衣無縫。連在場的眾多人都瞞過了,還真以為他吃下了眼珠子。番邦的人盤算著,一個文質彬彬的書生尚可挖眼吞珠,那中原武夫的膽量就更不用講了,一想到要跟這樣勇敢無畏的國家作對,著實有點害怕。番邦人先前那種傲慢的態度已蕩然無存。這時,番王還不肯善罷甘休,他認為中原人武略過人,文滔卻未必行,于是又用對子為難林道楠,上聯曰:“黃河躍浪三三曲”。林道楠剛從鴨綠過來,對那里的地形曲彎了如指掌,正好用來應對:“鴨綠流沙六六灣”。對仗工整,且十分符合聯意。番王在見識林道楠的文滔武略、智慧和果斷后,再也不敢放肆了。于是,宴請、會獵更在刻意安排中,林道楠儼然成了他們心目中的英雄。自此之后,番邦人俯首稱臣,服服帖帖,年年進貢,不敢再生異心。 林道楠不辱使命,班師回朝時,帝率百官出城相迎,盛況空前,人們像眾星拱月一樣歡迎英雄的歸來。 林道楠在御史臺十八年,劾太監張鯨辦事不公,挽救無辜的御史曹學程,論尚書石星,主封事,有偏袒。被人稱為一生正氣,兩袖清風,“持斧所至,風載凜然,未償受屬吏一金!彼诘墓氽,外門鎖著,即使是尋常的禮尚往來,也都拒受禮物。后來,林道楠奉旨巡視京都,在查看兩官工程中,揭出許多弊端,節省了大量的財政開支,工程竣工后,皇上賜給他“白金交椅”,晉升他為太仆少卿。 林道楠于萬歷三十五年病逝(1607),享年53歲。逝時,家中十分貧困,兩個兒子自食其力,分奔外地謀生,林道楠清廉高尚的品質卻為后人所敬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