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涵江五種海珍小記:蟶、江瑤柱、牡蠣、土筍凍、章魚涵江區地處福建中部沿海,瀕臨興化灣,海岸線蜿蜒曲折,長32.7公里,淺海灘涂面積1.9萬畝,有得天獨厚的種種海鮮。茲將其中5種珍品小記于下。 【蟶】 蟶,學名“縊蟶”,涵江人叫“蟶仔”或“青子”。涵江養蟶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哆頭、鯨山、鰲山一帶村民選擇在咸淡水交錯、浮游生物繁盛、地多泥少、風平浪靜的內灣地區養蟶,成為養蟶的專業村,尤以哆頭村所產的蟶和“蟶苗”馳名遠近。 邑人關佛心《莆田雜記·蟶》中云,蛙出產于哆頭,以“蟶種”(蟶苗)種之。哆頭人說,不是真的有“蟶種”,因瀕海灘,離岸較近的地方,村人筑之如畝犬畝方形,名叫“蟶田”(《潮州府志》載:“閩粵以田種之,謂之蟶田”。)到了五、六月,蟶壯大時,所吹之沫,順潮水移入近岸的海灘,遂化為小蟶。明末清初在福建做過官的河南人周亮工的《閩小記·蟶苗》中有一則關于“蟶苗”的故事:有一個船家人,指控鄰人偷拔蟶苗,周亮工一聽,蟶子哪有苗可拔?原告端出一包紙包,內中果有累累的小蟶。蓋所謂“偷拔蟶苗”,即是將培育蟶苗的“田水”,泄去而取得“蟶苗”。到了冬至時蟶漸大,俗有冬至蟶“開眼”之說!杜d化府志》載:“‘開眼’者,‘兩巾’伸出如眼也!毕|“開眼”時,舊蟶已賣盡,它就是新蟶了。村人取新蟶布入蟶田,復取海土實之,名叫“種蟶”。市上賣蟶時往往和海泥一起賣,其原因就在于此。 蟶有兩片長指形的薄殼,除去貝殼,可見到象人形的蟶肉,俗叫“美人蟶”。蟶肉味美,清甜甘鮮,不腥不膩,營養豐富。蟶汁乳白色,甘美異常,有滋補、清熱除煩之功。 蟶可以清燉,做“滑蟶”(俗叫“蟶溜”)和炒蟶蛋等,是家常便菜和宴席佳饣羞。尤其特色的是,把蟶洗凈,勿浸水,把它一只一只直立密置于磁罐中,加入少許姜末、鹽和白酒(或紹興酒),扣緊罐蓋蒸熟。味香質純,是小點佳味,俗叫“樹蟶”,雅稱“玉箸”。蟶曬干成蟶干,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鈣、磷、鐵等多種營養成分,是產婦“坐月子”的高級滋補品。 【江瑤柱】 江瑤柱,也寫作“江珧柱”,俗叫“江瑤紐”。它生長在海汕沙泥之中,是涵江的名貴海產。 《閩小記》載:“江瑤柱出興化之涵江!彼墙庁悮鹊摹爸。江瑤貝的形狀好象四、五寸長的扁牛角,雙甲(殼)薄而脆,界畫如瓦楞,向日映之,絲絲綠玉,晃人眸子,而嫩朗又過之,文采燦爛,不忝瑤名。江瑤貝上闊而下尖,闊處就是口吻。殼內的柱,即閉殼肌。以固開合。所說的“柱”,即如蛤中之“丁”,因蛤小,只字以“丁”:江瑤柱頗巨,故叫“柱”,讓它獨攬其美名了。 江瑤柱的味美,是因它甘而且脆的緣故。干品稱干貝,價頗貴,為宴席珍品。通常有干貝炒蛋、芙蓉干貝等盤菜。 周亮工對江瑤柱的食法頗有研究。他在《閩小記》中說,江瑤貝“肉不堪食,美在雙柱”!芭d化人多以醬粉,雜之,又不知獨存柱,味不堪與車螯伍!保ㄜ囼,閩南海產,一種較大的蛤。)他在《海錯》中也提及此事,說是“釀糟無法,腥咸相角!彼蝗∑渲,“熟以江水,參以玉版,與諸君食之,咸謂食指喁喁動也! 江瑤柱因味美,在周亮工的筆下,他還譬之為梅妃,比之為花中以冷逸見稱的梅花。 周亮工說:“江瑤柱出興化之涵江!逼鋵嵑⒉怀R。(錫其) 【牡蠣】 牡蠣,即蠣房,簡稱蠣,涵江人叫“蟲代” 。它是淺海產的軟體動物,外面有硬殼。濱海村民于淺海灘涂設蠣石,以供蠣苗附生!陡G蹇h志》載:“礪,生海島石上,其殼塊壘相粘如房,故名!逼翁飫t在海灘平坦多泥處,豎立條石于海泥中,讓蠣房卵隨潮漂流,遇石寄生在其上。到立冬時,殼內的肉已肥,用鑿子把它鑿下,剖開礪殼取肉上市。 蟲代味葷不腥,鮮美非常,營養豐富。涵江人對蟲代的食法有二:一是“蟲代煎”,將鮮蟲代加上鴨蛋、蔥花拌勻后,放入平底鍋用豬油快火煎煮成兩面酥黃,加上芫荽、醬油等佐料趁熱吃。其外層清香酥脆,里面蟲代肉鮮美可口。二是“滑蟲代”,涵江人叫“蟲代猴”,將鮮蟲代和濕地瓜粉拌成小粉粒狀,氽入有油炸姜片、蔥頭的湯中滾沸片刻,加上醋,撒些蔥花即成。它鮮而不腥,酸軟可口!跋x代猴”是涵江人冬令經濟的風味小吃,也是酒席上佳味。蟲代還可以曬干成蟲代干,加工成蟲代油。 清陳云程《閩中摭聞》云,宋紹興八年(1138),高宗向當年的狀元莆田人黃公度面詢:“你家鄉最貴重的物產是什么?”他答:“子魚紫菜,荔枝蠣房!薄镀侮柋仁隆吩,有名士問林光朝:“莆田子魚紫菜最好?”林答:“荔枝蠣房更好!笨梢娫谒未牱恳咽瞧翁锖U渲涣!堕}小記》中以蠣房味美,還譬之為楊貴妃,比之為花中豐姿誘人的牡丹。 涵江鄉蟲代的產量不多,主要原因是村民大都養殖蟶和蜆;同時養殖蟲代的技術差。(據說過去曾以“竹排”代替“蠣石”,產量低。)商人多從忠門、靈川、埭頭及江口等地販運以應市。 【土筍凍】 土筍,又名沙口巽,學名星蟲,形似蚯蚓,是一種海生環節動物。土筍生活于海涂泥土之中,所以叫“土筍”。周亮工據寧波地方志云,土筍即沙口巽,福建人叫“土筍”,并不是將它誤認作筍,而是言它的生態如筍。涵江鄉哆頭村一帶的海涂盛產土筍,村人將它加工成“土筍凍”。 土筍在冬季成熟時,將它壓破去泥沙,洗凈,水養片刻,然后加水熬煮,使其質溢于湯中,用碗座(小碟)冷卻凍結成透明的、軟滑滑的如銀元大小的小圓塊,就成“土筍凍”。村人把它攤疊列于竹籃子中上市,涵江咸草頂集墟上到處可見。 土筍與海參同屬,富含蛋白質和膠質,是極好的營養品!巴凉S凍”冷食時蘸以醬油醋,伴以芫荽,清涼爽口。它是涵江別具一格的風味小吃。近來,也是宴席上冷盤中必不可少的佳饈。 【章魚】 章魚,別名章舉,望潮魚,古稱為“蛸”。 章魚系頭足綱軟體動物,身體渾圓,無鱗、無腮、無鰭,頭生八腕(足),腕上遍布吸盤。別看它呆頭呆腦,行動都極為靈活敏捷,用腕上的吸盤迅速捕獲食物。它喜歡獨處,每藏身(生活)于近海灘涂的巖洞和泥穴之中。 《嶺表錄異記》:“章魚形如烏賊,閩越間多采鮮者,……以姜醋食之!薄堕}部疏》:“莆人于海味最重章魚,即浙之‘望潮’也,形雖不雅而味美于烏賊!崩顣r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章魚冷而不泄”,食之可“養血益氣”。 章魚營養豐富,肉質嫩脆,可以烹食,也可以旺火加佐料清炒,味道都極鮮美,為人們所歡迎的席上佳肴。 涵江哆頭村一帶多產章魚,村民每赤身“下!辈毒,故俗有“赤身掘章魚”之諺,有經驗的人一潮可捕捉三、五斤。夏季,涵江咸草頂集墟上,他們每以小水桶盛著章魚應市,近來,也成為宴席上冷盤佳饈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