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莆田多“頭”仙游多“尾”要說莆田地名的地方特色,用一句“頭尾兼顧,點線俱全”形容最恰當不過,“九頭十八巷”撐開莆田古城區地圖,多“頭”多“尾”形成仙游地區地名奇觀。 莆田的“九頭十八巷” 九頭十八巷是民國時期莆田城區主要的街道和路巷。“九頭”是指“社衙頭”、“水關頭”、“洞橋頭”、“水淈頭”、“觀橋頭”、“衙橋頭”、“橋頭”、“市頭”、“河頭”,“十八巷”是縣巷、馬巷、花園巷、書倉巷、金橋巷、倉邊巷、岐山巷、御使巷、高呂巷、后塘巷、府前巷、東思巷、梅峰巷、坊巷、城墻巷、湖岸巷、東巖巷、桃巷。 莆田市民政局區域地名辦工作人員陳一暉說,“頭”是一些路、河的交叉點,“巷”則是一條線,這些點和線結合,形成了老莆田人的城區地理意識。 (各路口交會處,有一名為長壽社的宮廟,且此地又位于古時縣衙附近,社衙頭因此得名。如今,長壽社依然站立在老街中,向莆田市民展現歲月的流逝) 社衙頭 文獻路步行街兩邊高樓林立,車水馬龍,這里現在是莆田最熱鬧的商業街之一,但是從文峰宮邊的大路街往里走,就能看到莆田舊時的模樣。大路街、衙后路、坊巷和縣巷四條老街巷在這里匯集,這里有一座長壽社。因為現在金鼎廣場所在的位置在古代是莆田縣衙,四條街巷的交叉口就叫社衙頭。 現年81歲的林奶奶從小住在大路街上。她說,社衙頭周邊以前有“!、“祿”、“壽”三口水井。巷子里人們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到井邊排隊打水,供一家洗漱做飯用。記者多方尋找,在衙后街336號彈棉花店隔壁找到了一間叫“福泉閣”的小觀音閣,里面供奉著觀音菩薩,菩薩像下面就是一口水井,井蓋上刻著“福泉”兩字。 “二十多年前這里通了自來水,大家都不喝井水了!痹诖舐方珠_毛線鋪的陳先生說,現在社衙頭成了有名的服裝一條街,店租比鄰近的文獻路步行街便宜,服裝的價格也低廉,顧客絡繹不絕。 觀橋頭 觀橋頭,古稱“兼濟橋”,因為旁邊是“元妙觀”,所以大家通稱為觀橋。 (三清殿內還保存著兼濟橋的四根石柱) (觀橋頭旁的元妙觀建筑群,如今只剩下三清殿和兩旁的附屬建筑) 70多歲的老人吳先生說,觀橋兩邊以前叫北河邊和南河邊,北河邊要比南河邊熱鬧得多,路也更寬。解放前,在觀橋兩邊有賣柴草和米的市場,山里人從西門進城后途經洞橋頭來到這里賣柴火,米的店鋪則在觀橋東側北河邊。 如果運來的是稻谷,也可以直接在水關邊一座叫“瑞源”的碾米廠碾米。另外,這里還是城中的垃圾轉運站,每天清晨和傍晚,城內居民的生活垃圾、草木灰和糞便都會運到觀橋邊的專設碼頭,裝船運走。 現在觀橋頭的位置在北大北街和梅園東路交叉口,透過公路上的窨井洞還能看到水流。而元妙觀三清殿前,還擺放著四個半人高的花崗巖石柱,這是當年分別立在橋兩頭的石欄桿,上面“兼濟橋”三個石刻字還清晰可見。 府前巷 現在的府前路,以前稱府前巷。74歲的鄭文韓先生說,很早以前興化府在巷子北面,所以叫府前巷!奥犖腋赣H說,民國建立后,封建官府被拆掉,改成體育場! 當時莆田還有不少外國人當醫生或者牧師,平時常到這里打籃球、棒球。韓先生說,上世紀40年代末,莆田人都覺得很新鮮,很多小孩也學外國人“砍條木棍做球棒,在院子里玩”。 解放后,體育場也是人們打球和談戀愛的地方,“青年男女在體育場草地上一聊就是一個下午”。那時他們去府前巷體育場,都說去“府里”。府前巷東面是市頭,這里也是鬧市區,供買賣各種生活用品。據傳最早這邊是18家店鋪,因此到上世紀80年代,市頭東面還叫“十八張厝”,F在這里已成十字街口和古城路,成了擺地攤賣古玩的地方。 仙游有“頭”更有“尾” 莆田城內有“九頭十八巷”,仙游地區更是有“頭”又有“尾”。記者統計莆田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新出版的《莆田市地名志》發現,在仙游縣1個街道12個鎮5個鄉中,帶“頭”的鎮有1個,帶“頭”的自然村有5個,帶“尾”的地名就更多了,僅鄉鎮就有3個,自然村也有5個。 這些“頭尾”地名是巧合還是有必然的聯系? 莆田市民政局區域地名辦主任朱志明說,仙游“頭”和“尾”地名之間并沒有關聯,出現多“頭”、“尾”是一道地名奇觀,但只是巧合。像榜頭,是因唐代的陳嶠入京應試榮登一甲進士第二名,名列皇榜前頭,榮耀一時,時里人稱榜頭,也稱坂頭。郊尾在唐代稱香田里,史籍記載原稱為溝尾,因地處源于頂山而流入蒼溪的溪溝尾段而得名。 “每個地名都有自身的來歷,他們并不相干!敝熘久髡f,事實上,仙游原本還有一個帶“頭”的鎮,那便是現在的“園莊鎮”。園莊原名“園頭莊”,因古時慈孝里署務辦公的村莊建在大埔古園頭而得名。1940年6月,仙游縣撤慈孝里,設置第二區,轄楓亭鎮、朱斗、沙溝、慈岳和頂境5鄉,當時取名叫園頭莊,因為名字叫起來不順口,后來去掉“頭”,顯得優雅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