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id="0symf"><strong id="0symf"></strong></output>
          <td id="0symf"><ruby id="0symf"></ruby></td>

        1. <object id="0symf"><nav id="0symf"><noframes id="0symf">

          首頁 >> 莆田資訊 >>風俗 >> 莆仙七月半擺設祭品“接公媽”
          详细内容

          莆仙七月半擺設祭品“接公媽”

            再過兩天就是農歷七月十五,不少旅居海外的華人、華僑和在外省市工作、打工的親人,趕回莆田,全家人聚集一堂,共祭祖先!笆皇,金粿嘗味;十三十四,挑來挑去”,這是“七月半”過節方式的真實寫照。在莆田,這個長達六天的節日,是僅次于春節的重要節日,過節方式也很講究。如今,宗族聚居方式改變,“七月半”過得越發簡化。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涵江區白塘鎮顯應村吳大爺的家中。吳大爺告訴記者,按以往的習俗,從農歷七月十一日開始,各家就開始擺設祭品,恭請祖先返家,俗稱“接公媽”!坝行┤思乙矔䦟v代祖宗的畫軸,掛在廳堂的四壁,先供奉茶點,等到農歷七月十五日大祭”。

            吳大爺介紹,到了農歷七月十三日這天,已出嫁的女子,如果娘家父母雙亡,或有一人亡故,女兒要帶著丈夫及孩子回娘家哭奠“送紙”,稱為“送頭年紙”。祭品包括果品及豬頭、豬腳、金粿和紙箔。娘家收禮之后,一般要回贈紅燈籠一對、碗十個、嬰兒坐用的“車椅轎”一架等禮品,寓意讓女兒挑回家添丁,生活幸福。這便是“十一十二,金粿嘗味;十三十四,挑來挑去”。吳大爺說,金粿是必不可少的祭品,這種用糯米磨漿加堿水蒸成的粿,也是莆仙特色小吃。

            七月十五日是“七月半”的主祭日,亦稱“接公媽”。這一天,不少旅居海外的華人、華僑和在外省市工作的親人會趕回家鄉,全家人聚集一堂,共祭祖先。中元節晚上,莆仙一些寺廟還舉行普度和孟蘭會,沿海民間也有“放水燈”。

            七月十六日,各家舉行“送公媽”,中元節主祭至此結束。

            吳大爺告訴記者,十幾年前,每逢七月半,子孫都要跪在祠堂大廳祭祖!艾F在年輕人很多都到外地工作了,一般等到春節才回來,七月半只剩下我們這些老人在張羅!睋䥇谴鬆斀榻B,因為遷居帶來的改變,過節方式已簡化許多。

           

          返回頂部 seo seo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中文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