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id="0symf"><strong id="0symf"></strong></output>
          <td id="0symf"><ruby id="0symf"></ruby></td>

        1. <object id="0symf"><nav id="0symf"><noframes id="0symf">

          首頁 >> 莆田資訊 >>故事 >> 莆田小鎮“笏石”的由來典故
          详细内容

          莆田小鎮“笏石”的由來典故

            笏讀hù,原本是指古代大臣上朝時,手中拿著的小板兒,用玉、象牙或竹片等制成,可以寫上想要稟報的事,給自己提個醒,稱為朝笏,在電視劇中?梢钥吹。后來,笏引申為戲班用來寫戲目,供人點戲用的手板。從清朝開始,笏板廢棄不用。

          2.webp.jpg

                                                                                  笏石古街

            笏不是隨便就有的,舊時,只有在京城做官、隨侍皇帝左右的大臣才有笏,是權力的象征。在莆田秀嶼區有個小鎮,名字挺貴氣,就叫笏石。

            家門顯貴滿床笏

            福建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省耕讀書院院長、編審陳章漢說,舊時,笏板是通行證,有了笏,才能和皇帝對話,而唐朝名將汾陽王郭子儀六十大壽時,七子八婿皆來祝壽,他們都是朝廷高官,手中都有笏板,拜壽時把笏板放滿了床頭,稱為“滿床笏”,后人將這個故事編成戲劇,寫入小說,在民間廣泛流傳。

            后來,“滿床笏”這一典故被用來借喻家門福祿昌盛、富貴壽考,在民間,一些有錢人家喜歡把郭子儀的畫像懸掛中堂,稱作“天官圖”,以祈全福全壽。

            小鎮有巨石如笏

            笏石是個古老的沿海小鎮,離湄洲島僅24公里,狹窄的老街鋪著粗樸的青石,兩旁的房屋大多保留著舊貌,土木混合結構,二三層高,逼仄而破舊。這里是平原和沿海交界的地方,素有“三關司馬橋、沿海頭”的美譽,也是沿海主要的貨物集散地。

            當地的老人們還記得清代建成的“笏石宮”有一副對聯,“笏是石石是笏石化名在,神為人人為神人度神靈!

            莆田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林成彬說,笏石山上有巨石,猶如一片“笏”,人們取“縉笏朝天”之意,雅化為“笏石”。傳說戚繼光平倭后,逃難的百姓回來,看到笏石山上有一塊圓柱狀巨石,高約三丈余,形如笏,附近水陸交通便捷,便定居下來。

          3.webp.jpg

                                                                               笏石古街

            笏石古街較窄,清末民初,每逢元宵和中秋佳節,大街小巷齊點燈,上面用“白龍頭布”遮住,布下掛著宮燈、走馬燈、玻璃燈……看上去很壯觀,被稱為“笏石燈”,現場還有鑼鼓表演,家家戶戶燃起篝火,拜祭祈福,還給路人發“丁餅”。林成彬說,如今到了元宵,笏石仍會點燈,可能盛況不及當年,但仍吸引了很多游客,央視還千里迢迢來拍攝過。

           

          返回頂部 seo seo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中文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