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追溯到史前時期的莆田尚紅風俗紅裝、紅傘、紅花籃,紅桌、紅椅、紅燈籠,紅布、紅繩、紅對聯……紅到極致,乃臻絢爛。這是莆田人過佳節、辦喜事的最典型習俗。有人說,莆田人的這種尚紅風俗,可追溯到史前時期。據《中國文化象征詞典》記載:“史前時代,紅色就已被看作是賦予生命的顏色!钡搅酥艹,這種尚紅風俗表現得更為具體,同上書載:“紅色與夏和南方相關聯,是周朝的象征顏色。這個‘紅時代’有紅衣服、紅官帽穗、紅馬、紅旗、紅祭祀動物等!绷頁翁镏緯d,莆人祖先由中原遷徙而來,周朝當時地處中原,中原尚紅的風俗,就這樣帶進了莆田。文化考證說,莆田人對“紅”的推崇,是古民俗的保留與延續。 這種紅色圖騰,其實不唯莆田獨有,周朝的“紅”應該是“中國紅”的原色。倘若一定要為“莆田紅”找出與眾不同之處,那就是莆田人把“紅”用到了一種修辭的高度。 譬如這件莆田民間較為常見的禮盒,內骨細竹精編,表層多重髹漆,顏色配置上,體現了匠師的獨特審美情趣:盒身——紅與黑巧妙搭配,喜慶而莊重;頂蓋——青綠底色烘托鎏金明黃,一股貴氣脫穎而出;整體造型的憨厚,也許只為了讓盒面的那朵瓶花開得更有生氣。
大俗與大雅之間,其實只差毫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