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id="0symf"><strong id="0symf"></strong></output>
          <td id="0symf"><ruby id="0symf"></ruby></td>

        1. <object id="0symf"><nav id="0symf"><noframes id="0symf">

          首頁 >> 莆田資訊 >>媽祖 >> 民族英雄林則徐的媽祖緣
          详细内容

          民族英雄林則徐的媽祖緣

            近代民族英雄林則徐,祖出莆田九牧林。他為其父林賓日所撰的《誥封通奉大夫江寧布政使顯考旸谷府君行狀》載:“府君諱賓日,字孟養,號旸谷,系出九牧林氏,先世由莆田徙居福清縣之杞店鄉,國初再徙省治!睋,遷居福清杞店(今?阪値X兜村)的莆田九牧林一支為林蔇的裔孫宋進士林高德,今嶺兜尚存林氏祖祠聯:“九牧家聲遠,文峰世澤長”。正因為林則徐系出九牧,所以他對祖籍地莆田深有感情,與莆田進士郭尚先、陳池養、林揚祖等都有密切交往。而對同出九牧林家的祖姑林默娘更是深為崇敬,一生締緣。

            嘉慶十六年(1811)林則徐考中進士,翌年回閩攜眷入京!读謩t徐日記》嘉慶十八年(1813) 五月初六載:“申刻,到莆陽會館卸車,與鄭象峰同住!彼诠┓钣袐屪嫔颀惖母呒艺飪壤掀侮枙^一住就是半年時間,對媽祖事跡可謂了若指掌。此后,他不管在京或外派,只要有天后宮,他都要去行香祭拜。筆者統計記載不全的《林則徐日記》,發現他明確記載到天后神前或天后宮行香的就有40多次。

            因為林則徐聲望很高,所以,在祭祀天后時還經常擔當主祭。如嘉慶二十一年(1816)正月二十八日北京的福州舊館把天后、文昌帝君等神座移奉至福州新館,主持人便是林則徐。道光二十年正月十四,他又在福州會館天后前主持開祭,“恭詣行香”。又如道光十四年(1834)六月二十八日,他任江蘇巡撫,在太倉視察白茆河、劉河工程“舟回劉河老鎮”時,適逢劉河天后宮重修落成,林則徐“率牧令致祭”,就是由他率領知府和知縣進行祭祀。又如道光十五年(1835)在蘇州,正月初二“黎明,率同文武各官詣武圣廟、呂祖殿、天后宮、火神、城隍各廟行香!痹偃绲拦馐四辏1838)三月廿三媽祖誕日,武漢福建會館竣工,《日記》載:“二十三日,天后神誕,詣漢鎮福建會館主祭!睍r林公正在湖廣總督任上。

            遠在廣東、澳門的天后宮也都留下林公足跡。道光十九年(1839),林則徐作為欽差大臣赴廣東督辦禁煙。三月初一,他即于“黎明詣天后宮、關帝廟行香”。為爭取葡澳當局嚴守中立,九月三日,他由鄧廷楨陪同,率領一行地方官員,到澳門視察。進澳后,他先在望廈村后的蓮峰廟(主祀媽祖,古名天妃廟)“中外流恩”亭設行轅辦公,接見葡澳官員,向他們“申明禁令,諭以安分守法,不許囤貯禁物,不許徇庇奸夷”等事項。當日,林則徐還上媽閣山,“至天后前行香,小坐”。其時澳門媽祖信眾為歡迎林則徐一行前來朝拜,特在媽閣山前豎旗桿,搭彩樓,“扶老攜幼,夾道歡呼”,視為媽閣廟的殊榮!度沼洝份d這年自三月初一后,他還于四月初一、初七,五月初一,八月十五,九月初一、十五,十月初一共8次到天后宮行香,媽祖似乎成了他勇敢開展禁煙運動的精神支柱之一。

            道光二十年(1840)九月,林則徐收到清廷責其赴京接受“部議”的部文,當廣州商民知道他將離開兩廣總督之職消息時,紛紛送來頌牌、明鏡等物品。廿九日,林則徐只把他認為最珍貴的數十對頌牌置放于天后宮,他一定是希望讓祖姑來見證他在廣州的禁煙事業無愧于心,無愧于民。翌年(1841)正月十四,林則徐與“福州同鄉在會館天后前開祭,午刻,恭詣行禮!边@是本年五月林公被遣戍伊犁“效力贖罪”前最后一次在廣州祭拜媽祖。

            林則徐一生除了在各處天后宮行香祭祀外,他還為天后宮書寫不少匾額、對聯。如道光十二年(1832)六月,林則徐接任在江蘇巡撫,決心興修淮揚水利。他在督浚整治白茆河、劉河時,見對漕運和鄭和下西洋都具有重要意義的劉家港天后宮頹破不堪,便倡議重修,并撰書一聯以表“平昔關懷水利”之意,聯云:

            “八百年寰海昭靈,溯湄嶼飛升,九牧宗風榮廟祀;四萬頃具區分派,喜婁江新浚,三吳水利沐神庥” 。

            因為林則徐和天后林默是九牧林同宗,故聯中有“九牧宗風”之語,其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又如《日記》道光十四年六月十六日載“書天后宮匾、對”,時在蘇州。又如道光十八年二月為武漢福建會館天后宮書“南紀慈航”匾額,另撰書對聯一副:

            “湄嶼溯神蹤,梓里升香通陟降;漢津崇廟祀,茭堤障水慶朝宗”。

            在詩歌創作中,也有些作品與媽祖信仰有關。如道光六年(1826)二月,林則徐丁母憂在家守制并養病。他的摯友陶澍奉旨以江蘇巡撫兼督漕運,依前代舊俗,漕船出發之前,漕道長官必須親祭媽祖,以祈求其顯靈保佑漕糧平安運抵天津。因此,陶氏作《丙戌二月初一,海運初發,赴吳淞口致告海神,登炮臺作》以紀事,此組詩為七律四首,后來寄到福州。四月,林則徐作《和陶云汀撫部<海運初發,赴吳淞口祭告海神,登炮臺作>原韻》四首回敬,其一云:

            “手障東溟奠紫瀾,萬檣紅粟啟雄關。直從佘滧開洋駛,不似膠萊辟路難。遼海云帆詩意在,吳淞剪水畫圖看。旌懸五色天風送,破浪居然衽席安!

            和詩中表達了對陶的敬意和對漕糧海運的關心祝福。據林公和詩自注說:“(陶)公奏海疆默邀神佑,請加封號及御書匾額,以答靈庥,均蒙嘉許!币嗉吹拦饬炅落钸\結束后,陶澍奏請皇帝為媽祖加封,此奏得到嘉許并得御書匾額。道光帝此次的封號是在前代媽祖已有的封號上再加“安瀾利運”四字,成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咸孚顯神贊順垂慈篤祜安瀾利運天后”。陶澍的奏折、禮部奉旨文件和皇帝朱批等,后來都被楊浚收入《湄洲嶼志略》卷三“奏疏”類。劉福鑄

            林則徐與媽祖文化楹聯

            林則徐(1785~1850),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他是我國抵抗外國侵略的偉大民族英雄,最明顯集中在領導禁煙運動,表現出頑強不屈的精神氣概。他同時又是一位極工聯句的圣手,留下不少名聯名句。他對媽祖文化較為崇拜與信仰,曾寫下著名的楹聯。

            道光十二年(1832)六月,林則徐接任江蘇巡撫,決心興修淮揚水利。在督浚整治白茆河、劉河時,見對漕運和鄭和下西洋都具有重要意義的劉家港天后宮頹破不堪,便倡議重修,并撰書一聯,以表“平昔關懷水利”之意。其聯云:

            八百年寰海昭靈,溯湄嶼飛升,九牧宗風榮廟祀;

            四萬頃具區分派,喜婁江新浚,三吳水利沐神庥。

            此聯提到“九牧宗風”,可見林則徐亦為莆田“九牧林”之后,他對祖籍地莆田深有感情,與莆田進士郭尚先、陳池養、林揚祖等都有密切交往。而對同出九牧林家的祖姑林默娘更是深為崇敬,一生締緣。

            據《林則徐集·日記》有載:“道光十八年(1838)三月廿三,林則徐在湖廣總督任上時,到武漢福建會館主祭“天后神誕”, 前一月,同鄉司事請匾時,即為制就,匾曰 “南紀慈航”, 廿二日即譴人赴會館懸掛,林則徐當日“黎明渡江親祭”。楹題為《武漢福建會館》:

            湄嶼溯神蹤,梓里升香通陟降;

            漢津崇廟祀,茭堤障水慶朝宗。

          返回頂部 seo seo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中文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