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莆仙戲名旦王少媛的“媽祖”角色王少媛在牛年很“牛氣”,就在這上半年,她以她的莆仙戲“媽祖”角色,在泉州、赴臺灣、上北京、再到香港、澳門……來回奔波表演媽祖,宣傳媽祖精神,傳播媽祖文化。 剛剛赴香港澳門表演莆仙戲回來的名演員王少媛說,“我跟媽祖很有緣,我很適合飾演媽祖,在表演媽祖角色的過程中,我真切體會到媽祖性格和媽祖精神;我很幸運得到媽祖的保佑,這幾年我飾演媽祖,做什么事都很順! 飾演媽祖角色而融入媽祖精神,王少媛本身也很具有媽祖角色的特點。 王少媛都記不清是第幾次上北京表演莆仙戲了。經過認真回憶,再查一大疊她赴各處會演的宣傳折頁,才梳理出上北京歷程:1986年,仙游鯉聲劇團帶著《新亭淚》、《晉宮寒月》、《鴨子丑小傳》劇目第三度晉京獻演,轟動了整個北京城。20歲的王少媛第一次以女主角身份隨團赴京表演,從此,她奠定了在莆仙戲劇壇的重要位置。 1998年鯉聲劇團以《乾佑山天書》、《葉李娘》劇目第四度晉京,獲得京城專家和觀眾美譽如潮,主演演員王少媛第二次進京就還捧回了莆仙戲的第一座梅花獎。 王少媛的第三次進京是在2000年,展演《乾佑山天書》;第四次是2003年,表演莆仙戲折子戲。 第五次是在2005年,帶著《媽祖-林默娘》劇目,從天津演到北京。在北京劇院,連續兩個晚上演出都座無虛席。國務委員陳至立發來賀信并觀看了演出。陳至立在賀信中說,欣聞鯉聲劇團五度晉京獻演,她以個人名義表示熱烈的祝賀。莆仙戲是宋元南戲活化石。莆田在繼承和發揚莆仙戲藝術成績明顯,碩果累累。希望莆田今后創作出更多優秀的劇目,用先進的文化豐富人民群眾的生活。 首場演出時,有中國戲劇界泰斗、原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劇協副主席郭漢城,中國劇協副主席劉厚生等專家名流觀看。演出獲得圓滿成功,許多莆籍鄉親在觀看演出后流下激動的淚水。在演出后的座談會上,戲劇界泰斗郭漢城有極高的評價。他說,莆仙戲的表演水平絕對是一流的。莆仙戲從50年代的《團圓之后》,七十年代的《春草闖堂》到后來80年代的《新亭淚》、《鴨子丑小傳》等一大批優秀劇目轟動了中國劇壇,為中國戲劇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莆仙戲的價值幾乎等同于中國文化、中國戲劇的價值。這位國家一級演員、第十七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莆田市藝術學校校長王少媛,這次赴京參加第二屆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再次向人們展現莆仙戲的文化魅力。 最讓王少媛印象深刻的是今年5月底應邀上北京表演《媽祖-林默娘》,這是她第六次以莆仙戲名旦的身份上北京表演。這次在北京昌平演出,是以少媛劇團被邀請的。她激動地描述當時的情景說,在木材廣場上臨時搭起的戲臺。當時周圍烏云翻滾,烏云壓城城欲摧的感覺,又突然刮起龍卷風,周圍全都灰??韉囊黃,大既~嫉P惱庀倫涌贍芰誹ǘ薊岜幌破鵓磣摺墑牽褪且蛭諮萋枳嫻南罰緣膠罄,周围都被暴防i晗魎鶚Ш艽,而表演妈讒鼓险uㄏ殖∪辭繢室讕,连险u徊嫉乒餛韃牡榷妓亢斂歡,安然无恙。大既~妓凳鍬枳姹S櫻?/p> 有媒體報道說,莆仙戲少媛劇團應邀赴京演出,前后五晚,在京共演出了《媽祖——林默娘》、《明宮奇案》、《皇權與美女》和《四姐下凡》等四個莆仙戲傳統劇目,其中《媽祖——林默娘》連續演出了兩晚,莆仙戲音樂與表演,受到了京城觀眾的歡迎,每場群眾達千余人,場場爆滿。在《媽祖——林默娘》一劇中,少媛劇團的演員們把漁家姑娘演得惟妙惟肖,特別是領銜主演王少媛,十場戲她出九場,她的功底深厚,唱腔優美,舉手投足盡顯古樸、優雅,完美演繹了百姓心中的媽祖形象。 王少媛不僅以演員的身份上北京,還有2001年參加全國勞模受獎、2003年被選為全國青聯委員、2007年以十七大代表等身份上北京。 王少媛不僅北上進京表演,還幾次南下臺灣,甚至赴馬來西亞、新加坡等華人多的地區表演莆仙戲。1998年10月初赴臺灣交流演出《團圓之后》、《晉宮寒月》等劇目。當時莆仙戲鯉聲劇團應“臺灣文化中心”之邀,赴臺進行海峽兩岸文化學術交流演出活動,受到熱烈歡迎和好評。臺灣戲曲界專家、學者盛贊莆仙戲是現存的最古老劇種,是宋元南戲活化石、活標本,具有崇高的歷史意義和珍貴的學術價值。臺灣有關新聞媒體,對此也做了諸多相關的報道、評論。 今年3月,為推動福建優秀文化團體深入臺灣中南部地方交流,促進閩臺共同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深閩臺兩地民眾的溝通了解,“福建文化交流團”赴臺灣參加為期7天的“媽祖觀光文化節”活動。由福州、莆田、泉州、廈門四地市戲曲演出團共同組成的“福建文化交流團”赴臺灣進行藝術交流展演。王少媛用莆仙戲的唱腔演唱,在福建媽祖樂府《媽祖鄉韻》音樂會上主唱。 2006年2月,應馬來西亞興安總會邀請,莆仙戲名角演出隊前往馬來西亞參加福建鄉團舉辦的新春團拜會和元宵節活動。王少媛及陳先鎬等莆仙戲著名表演藝術家為旅居馬來西亞的莆仙鄉親帶去《高文舉》選段“掃紗窗”,《春草闖堂》選段“抬轎子”,《葉李娘》選段“織錦曲”等優秀折子戲,觀眾達萬人。藝術家們所到之處,都引起了極大轟動。當年11月,王少媛等4人應邀參加福建戲劇綜合表演團赴新加坡進行為期7天的訪問演出,傳播古老的莆仙戲表演藝術,產生很好效果。 今年元月8日,在古城泉州,三大“古劇”不但聯合獻演,而且還是由10位“梅花獎”得主登臺演繹!懊坊í劇笔侵袊鴳騽〗缱罡擢,獲獎者都是優秀的戲劇表演藝術家。此次10朵“梅花”,10場演出,登臺亮相的個個都是戲曲名角兒,規格之高、規模之大,這在福建省乃至全國都是非常罕見的“好戲連臺”! 從藝30年的王少媛還是那么機靈活潑,她和媽祖一樣勤勞能干。她扮演每一個角色都十分投入,再苦再累也要把角色演好。在排《媽祖——林默娘》時,正趕上酷熱的三伏天,她帶領演員們頂著酷暑,一天排練9個小時,連續排了8個月時間,即使練得全身青一塊、紫塊,連蹲下去都感到困難,但她不畏艱難,加上她的悟性高,終于成功地塑造出普世大愛的媽祖形象。 表演的魅力有時可以超越語言,直逼心靈。王少媛的表演所傳遞出的那種靈動,那片鮮活,讓人印象深刻。她瀟灑自如地掌握著舞臺節奏,自始至終牽引著觀眾。她那令人目不暇接的各式各樣臺步表演:蹀步、碎步、搖步、雀步、云步等動作,每一步都傳遞出女主人公的相對應情緒,每一步都展現出莆仙戲藝術的精粹。 王少媛1978年13歲考入仙游鯉聲劇團,拜朱石風先生為師習藝,刻苦勤奮。她處處留心,即使是拉大幕、搬道具之余,也眼盯著臺上老演員的一幕一動、一招一式、一字一腔,默記在心。有一次,劇團下鄉演出《新亭淚》時,劇中周伯仁夫人的扮演者因故不能登臺,王少媛挺身而出,補臺成功。后來她又先后頂替了《三拜堂》中的馬嬋娟、《孟麗君》中的英蘭、《五女拜壽》中的二小姐、《魂斷鰲頭》中的陳玉娥等十幾個戲中的不同行當的角色。1984年,年僅19歲的王少媛在《晉宮寒月》中擔綱驪姬這個女主角,一舉成名,成為鯉聲劇團的當家名旦。自此,她成為劇團的頂梁柱,也成為最受觀眾歡迎和喜歡的演員。不管為鄉下草臺或城鎮劇院,不論是一般上演劇目或省、市會演劇目,她都一絲不茍,創造好每一個角色,演好每一場戲。在《長街軼事》《要離與慶忌》《戲巫記》《乾佑山天書》等戲中擔綱主演,平時她不論閨門、青衣、花旦、小旦、老旦、潑旦,哪個角色需要她,她就扮演哪個角色。她勤學苦練表演基本功,潛心鉆研角色的內心世界,在繼承莆仙戲優秀傳統藝術上不斷創新。她特有的藝術素質,處處透露出她藝術功力的全面與靈動。她逐漸形成自己的表演個性,為莆仙戲添加了明媚的色彩。 三十年來,王少媛為莆仙戲畫廊刻錄下一串響當當的人物形像。但她說,最成功最滿意的還是飾演媽祖。因為她自己也有媽祖的特點。 王少媛說,我飾演媽祖,個子差不多,身材也相符,性格也相近。所以表演得很真切自如。我跟媽祖很有緣。她能保佑我一切平安。 在排練時,她看了很多有關媽祖的書。通過劇作家鄭懷興的啟發,去琢磨媽祖的心理性格。王少媛在談到飾演媽祖體會時說,媽祖有與眾不同的獨特性格形象,與其他角色相比,媽祖更穩重、靈活,她出身富貴,知書達理。媽祖少時什么事都愛思考,敢闖,很好學,能習水性。她天天坐海邊發呆——觀天測云,有預感。但媽祖有普世愛心,她勤勞能干,樂于助人,心地善良,善解人意,為了別人,自己多苦也不計較,不計較個人得失,甚至敢于犧牲自己去成全別人,對家鄉人民的愛很深。 她說,表演媽祖很順。掌握熟悉劇情的發展,從媽祖童年少年到青年,知道怎樣演活她,演出海神的感人形象。她還說,媽祖的性格跟我很相似,如我也喜歡幫助窮人,樂于助人。她舉例說說,汶川地震后我也捐款數千元。平時在鄉下演出,遇到窮苦人家,50、100的掏出來,盡力資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自己少買件衣服就是。媽祖能幫窮苦人,為人解除病痛,幫人解決困難,哪怕很臟的病人。我也學媽祖,也不怕臟不怕苦,即使是臟老太婆,我也敢挨她很近地相處,并與之嘮家常。 王少媛之所以成為莆仙戲名旦,多次在會演中獲獎,成為莆仙戲明星,不僅在于她勤奮刻苦,虛心求教,勇于探索,拓寬戲路,更在于她有媽祖一樣的愛心和虔誠地秉承媽祖精神。她塑造的媽祖形象不僅力求 “形” 似,而且著力于“神” 似。因為她喜歡充當媽祖角色。潘真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