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id="0symf"><strong id="0symf"></strong></output>
          <td id="0symf"><ruby id="0symf"></ruby></td>

        1. <object id="0symf"><nav id="0symf"><noframes id="0symf">

          首頁 >> 莆田資訊 >>媽祖 >> 丹心寫壯志 翰墨抒豪情 ——記媽祖書畫院院長林德富
          详细内容

          丹心寫壯志 翰墨抒豪情 ——記媽祖書畫院院長林德富

            近日,一臺灣書畫收藏家上門購買我的書畫作品時,無意中瞥見墻壁上一幅與我平時書寫風格明顯不同的書法時問我;這幅書法是誰寫的?我回道;是林德富先生的作品。臺灣收藏家再問;是否就是湄洲媽祖書畫院院長林德富所寫的?我回;對。

            提起林德富,在莆田書畫界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研習書畫時間雖不算很長,但能廣取古今大家之法,卓有成就。并熱心弘揚莆田的書畫藝術文化,令我頗為欽佩。如今,他別說在莆田,乃至海峽兩岸及東南亞地帶皆有一定影響。

            林先生筆下的國畫作品幾乎都是直抒胸意。他擅長畫花鳥畫,風格清新樸實(尤喜畫竹)。有名家評價他的竹是“竿如篆、葉如鋒、節如隸”,每一幅總是疏淡清雅、風骨高潔,峭拔瀟灑、意境深邃,令人過目難忘。有人或許會不以為然,認為畫竹太過于簡單了!可,要知道畫竹就是因為只是寥寥數筆,畫出雖容易,想畫好卻尤為難(中國畫講究意境、趣味、詩意、氣韻)。古往今來(尤其是北宋文同開創了水墨畫竹以來),那一根根瘦削的修竹,情系著歷代無數文人墨客,吞食了歷朝無數藝術家的筆墨紙色。 看,那幅入篇于畫集中的修竹作品,法度嚴謹,在開合之間吐胸中逸氣。畫面幾根修竹有特寫、有穿插,空白之處不覺簡寥虛無,繁茂之地不覺擁塞滯抑。疏密有致,參差疊加,合理自然。運筆犀利、潑辣、大膽、深郁,墨色時濃時淡, 筆觸忽粗忽細。細細觀摩,感覺雖是一氣呵成,卻渾然一體,將翠竹的俊逸之態、體現得淋漓盡致。小竹,在微風的撩拂下搖曳多姿、生機勃發。突出了中國畫意在言外的藝術境界,也將觀者帶進了那美妙的動態世界之中。這種美,就是畫家經過刻苦鉆研、學習、體悟出來的結果。這種美,體現出畫家的豐富的人生閱歷、內在修養和理解與感悟。這種美,也傾注著畫家內心深處對大自然那種極度之唯美的向往……一種至深至愛的流露。

            老林為人熱情、豪氣,豁達。這些特點已潛移默化地深入了他的書法作品中。所以他的書法一樣千姿百態,妙趣橫生,節奏鮮明。于率意嘻笑中坦見真情,并充滿了禪意。那看似異于常規的“孩兒體”、很有幽默感的書法作品,其實是林先生經過苦心孤諧,以碑為基,以帖為用,再碑帖兼融、采各家之長,而自辟蹊徑出來的。那幅幅書法雖奇詭、怪誕,但耐人尋味。里面線條恣肆,筆力遒勁,筆法或秀潤或剛健,或濃或淡,或虛或實,或疾或徐、或輕或重,一點一線,一筆一劃,抑揚頓挫間都蘊藏著圓轉挺括的內力,亦反映出書畫家深厚的文化底蘊、與透射出著豐富的人生哲理、感情與思想。正體現米芾強調的寫書法要有真趣,要追求直率的意趣,所謂;“隨意落筆,皆得自然”?梢哉f;觀德富先生的書法,仿佛在聽一首即雄渾壯麗、又輕盈流動的交響樂,能懾人心弦,令人蕩氣回腸、如醉如癡...

            欣賞的,不僅僅只是德富先生的書畫,更被他那非凡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俗話說;“文人相輕,同行是冤家”?,林先生恰恰相反。他為人坦誠、豪氣、無私,在不懈追求自己書畫的同時,不自恃而成。期間創辦了(莆田媽祖書畫院),不斷挖掘人才,培養新人,組織畫院畫家和全國各地書畫家、及臺灣書畫家進行書畫筆會,為弘揚莆田的書畫事業和海峽兩岸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近兩年來,通過林先生的努力,媽祖書畫院先后得到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徐悲鴻兒子徐慶平(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院長),首都博士生導師歐陽中石等諸多名人、名家、將軍的題詞、贊譽……

            林德富先生的志向、精神、理念、執著,深深感動了我! (吳朝陽)

           

          返回頂部 seo seo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中文高清